今年有闰中伏
初伏 7月11日至7月20日
中伏 7月21日至7月30日
闰中伏 7月31日至8月9日
末伏 8月10日至8月19日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日阳气旺盛的时机,调整人体阴阳,防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充沛,肌肤腠理开泄,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能最大限度地祛除寒邪,还能调理患者的体质,常可减缓或防止秋冬季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体现了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夏季受自然界阳气旺盛的影响,人体阳气蒸腾外达,引动伏寒之邪外出,这时候采用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同时还可以调理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以明显减少冬季罹患疾病的风险,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食疗、药物、针灸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带你认识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硬币大小的膏药,一般四到六个为一组使用。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贴敷穴位法,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胃,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加强。
它的原理就是中医理论中所说的“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利用夏季气温高,自然界的阳气盛,人体经络中气血最旺,最能促进药物吸收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穴位贴敷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预防寒性疾病在冬季复发的目的。
三伏贴需要贴多久
每伏前三天进行集中贴敷,其他时间也可以贴敷,每伏连续贴三天直至伏天结束。
三伏贴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疗效更佳。
保健小妙招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给大家介绍一个养生保健小妙招:艾灸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也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养生之道。艾灸按摩足三里,保健祛湿又健脾。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之下外侧凹陷处(外膝眼)下3寸。
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
可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10-30次为宜。
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防暑小贴士
防暑饮品和药物是夏季防暑避暑的必备之品。
西瓜是夏季的时令水果,汁水丰富,能解暑、生津,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绿豆有清热解暑、止咳利尿的功效;酸梅、山楂可生津止渴;金银花、菊花可清热解毒;赤小豆可清热利湿。建议夏季多饮用西瓜汁、绿豆汤、酸梅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赤小豆粥等清热生津之品,均有解暑防暑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这是说,高温熏蒸,人们汗孔开张,更容易受到寒气的侵犯。起居作息方面,夏季高热,人们在午间不宜出门,可以午休20分钟左右,更能保持充沛的精神状态。同时,不可过贪寒凉,久居空调之室。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